隨著“三夏”麥收進入尾聲,農(nóng)民們又開始在晾曬小麥。記者來到寧河縣種糧大戶張有明的合作社,體會了一把機械干燥的方便與快捷。
在一間高大的廠房里,一臺高7.5米的谷物干燥機赫然聳立著,地上堆放著農(nóng)戶剛收割回來的麥子,只見他們用鐵鍬把麥子填放進了一臺干燥機的漏斗里,然后設(shè)置小麥干燥的含水量百分比,剩下的交給機器處理就可以了。
“這個
烘干機是我去年買的,25萬元一臺,花了十二萬五,國家給補貼了50%。”張有明告訴記者。他還介紹說,
烘干機可以對稻、麥、油菜籽、玉米、高粱大豆、綠豆、葵花籽等烘干,通過全自動控制的清選、干燥、緩蘇、冷卻等工序,24小時能夠處理20噸的谷物,并實現(xiàn)對含水率的精準控制。就拿小麥來說吧,剛收割的小麥含水量通常為27%至30%,以每小時降低1%的含水量計算,經(jīng)過十二三個小時處理之后的麥粒就可以達到國家對小麥入庫13%含水量的要求。
張有明告訴記者,整個寧河縣的農(nóng)機大戶、種糧大戶里,一共就有兩臺烘干機,其中一臺就在他這里,他買烘干機雖然是為了自己烘干水稻用,但是周邊農(nóng)戶有需要的,他也可以提供使用,但從目前來看,來這里烘干的沒幾戶。 烘干機這么省事,為什么愿意用的人不多呢?
記者見到張大嬸時,她正在門前的路邊晾曬麥子,她家距離張有明的合作社只有兩公里。“我知道老張那兒有
烘干機,沒必要去,太陽一出來我這麥子大半天就曬干了,干嘛折騰。”隨后的幾位農(nóng)戶也都說出了類似的想法,他們覺得在自家門口或公路上晾曬不需要什么成本,如果把麥子拉到老張那兒還得雇車花運費,實在沒必要。
在武清區(qū)悅福合作社,合作社負責人劉悅福告訴記者:“我們一共有13臺小麥收割機、兩臺秸稈粉碎機、播種機等各種農(nóng)機設(shè)備32臺,唯獨沒買
烘干機。”當記者問其原因時,他說:“這主要是市場需求不大,天津的氣候相對比較干燥,很少連雨天,六月份天氣也比較熱,小麥收割完,有半天晴天麥子就能晾干,所以農(nóng)戶都選擇傳統(tǒng)的方法晾曬。還有一個原因。就拿我們武清來說,一家兩三畝地,收個一千多公斤麥子,自己很好處理,要是種糧大戶,恐怕就需要這樣的機器了。”
種糧大戶是不是就需要
烘干機呢?記者找到了寶坻區(qū)大鐘莊鎮(zhèn)北農(nóng)合作社的負責人老張。北農(nóng)合作社是大鐘莊鎮(zhèn)北王村成立的合作社,全村1000畝小麥由合作社統(tǒng)一管理。這樣大規(guī)模的種植有沒有使用烘干機呢?老張告訴記者:“我們就是在村里整了塊空地晾麥子,太陽一出來,小麥很快就干,沒必要花好幾十萬買
烘干機。”
市農(nóng)機辦工作人員介紹說:“雖然烘干機有補貼,但是天津使用量很小,主要跟氣候有關(guān)系,南方買烘干機的比較多。”
如果您有什么問題請點擊右邊按鈕
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